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、故宫博物院主办的人文类学术期刊,以立足于实证基础上的文博和明清宫廷史研究为主要特色。长期以来,刊物坚持以党的出版方针为指导,坚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自觉维护学术的严肃性和诚信。《院刊》创刊于1958年,1958和1960年出版两期后即停刊。1979年复刊为季刊,经过多年发展,2019年改为月刊,至今出版近250期。
刊物注重挖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学术资源,立足本院科研力量,面向社会学界,关注文物和考古新资料,关注学术发展前沿,注重多学科相融合研究的方法论进步。同时,刊物坚持专家学者匿名审稿制度,严把论文质量,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和公信力。
自1996年起,本刊连续9次入选北京大学编辑的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;2010年,本刊入选南京大学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》(CSSCI)来源期刊“考古类扩展版”,2013至今入选“考古类正版”;同年,《院刊》入选由清华大学图书馆、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遴选的“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(人文社会科学)”,次年,入选“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(人文社会科学)”。2015年及2018年,本刊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》(AMI)核心期刊,2015、2021年,入选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“复印报刊资料”重要转载来源期刊。同时,本刊还入选武汉大学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》(RCCSE)2020年度“考古学”类核心期刊。此外,刊物还荣选“2015年度中文报刊海外发行最受海外机构欢迎Top50”。2016年,《院刊》荣获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评选的“中国最美期刊”称号。2019年,《院刊》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的2019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精品期刊展”。
目前,《院刊》主要栏目包括“文物研究”(含“古书画”“古陶瓷”“古代工艺”“古建筑”“美术考古”等)“考古学研究”“明清历史”“文保科技”“博物馆学研究” “大家访谈”“学术动态”等。
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:郑欣淼?单霁翔
编辑委员会主任:王旭东
编辑委员会委员:(以姓氏笔画为序)
王亚民?王旭东?王连起?王素?任万平?朱赛虹?李文儒?李季 杜廼松?肖燕翼?陈丽华?陆寿麟?宋纪蓉?余辉?郑欣淼?单国强?单霁翔 苗建民?施安昌 赵国英?晋宏逵?耿宝昌?聂崇正
主编:赵国英
执行主编:张露
副主编:何芳?谭浩源
编辑:何芳 宋仁桃 谭浩源 盛洁 陈文曦 郭洋梦莎
英文翻译:杨爱英
封扉设计:赵健
平面设计:李猛?李晓丹?杜英敏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
主办:故宫博物院
编辑: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
地址:北京市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
邮编:100009?
投稿网址:https://ggbw.cbpt.cnki.net/Editor CN/Index.aspx
出版发行:故宫出版社
订阅处:全国各邮电局
海外发行: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
北京399信箱
零售发行:故宫出版社发行部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大街99号
邮编:100009 电话:010-8500 7817 / 7906
传真:010-6512 9479
印刷: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
特别声明:为适应信息化建设,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,本刊已加入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》等数据库,并由故宫博物院官网同步推出,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本刊一次性给付。如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和故宫官网,请在来稿时声明。
1.请以电子文档投稿,除正文外,同时需要提供中英文“内容提要”和“关键词”;基金项目请在题注(*)中注明,论文写作中需要感谢的帮助,请写在篇末“附记”中。
2.请在文稿外单独提供作者以下信息:工作单位、电子信箱、联系电话(手机号)。
3.文档注释格式如下:
(1)请采用脚注形式。
(2)注释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,如[1]、[2]、[3]……,其位置放在标点符号前(引号除外)的右上角。现代中文著作引用形式为:
[1]姜伯勤《唐贞元、元和间礼的变迁——兼论唐礼的变迁与敦煌元和书仪文书》,载所撰《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6年,第445页。
再次征引,略去出版社和出版年,可用“前揭作者书名/文章名,第XXX页。”如:
[2]前揭姜伯勤《唐贞元、元和间礼的变迁——兼论唐礼的变迁与敦煌元和书仪文书》,第446页。
(3)引用古籍时,应标明著者(含时代)、书名、卷数、出版社、出版年、页码。常见的二十四史及《册府元龟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古籍,可略去作者,再次出现时,可写书名、卷数、页码。如:
[1]《新唐书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1975年,第441页。
[2]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三七“壬寅,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”条,中华书局,1956年,第7634页。
[3](唐)赵璘《因话录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7年,第109页。
(4)引用期刊论文,应标明作者、期刊名、年代卷次、页码。如:
[1]秦大树《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:9-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》,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2013年第5期,第32-49页。
(5)引用西文论著,依西文惯例,书、刊名用斜体,论文正体加引号,标点符合用英文格式。再次出现时,可用“作者英文名,op.cit., pp.××./ibid.,pp.xx.”如:
[1]Hamo Sassoon, “Ceramics from the wreck of a Portuguese ship at Mombasa, ” in AZANIA, vol.XVI, 1981,pp.97-130.
[2]McMullen, David L.,“The Death Rites of Tang Daizong,” in State and Court Ritual in China, edited by Joseph P. McDermott, London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99, pp.150-196.
下文再次引用时的表达方式:
[3]McMullen, David L.,op. cit., p.158.
[4]McMullen, David L.,ibid., p.159.
(6)引用日文论著,可用原文。引用韩文论著,需译成中文。
[1]田中克子《鴻臚館時代の貿易陶磁器と交易》,《鴻臚館跡発掘30周年記念特別展》,福岡市博物館,2017年,第196-201页。
[2]金允贞《高丽青瓷的制作背景和造型特征》,《当代韩国》2009年夏季号,第84页。
(7)报刊引用需指明具体版面。如:
[1]韩伟《维修乾陵地面建筑获重大发现》,《中国文物报》1995年12月24日第1版。
(8)不建议引用网页或者公众号内容,必须引用时,要注明链接以及查阅日期。如:
[1]“国之重宝在上海——故宫文物南迁文化走读活动”,http://gov.eastday.com/renda/dfzw/ycbd/u1ai6222654.html,查阅时间:2021年4月23日。
(9)档案需注明档案号以及馆藏情况。如:
[1]乾隆八年(1743)闰四月十六日内务府奏案,《内务府档案》,05-0055-038号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。
本刊对所发表文章享有两年专有使用权,包括以文集、电子文等出版发行,其期限从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算。作者有权使用该文章进行展览、汇编或展示在自己的网站上,可享有非专有使用权。文章在本刊发表后,凡获奖、转载、被收编的,请及时将信息反馈本刊编辑部。